![]() |
|||||||
![]() |
咨询热线:0510 - 8229 3900 | ||||||
![]() |
||
行业动态 ♦ 年中盘点:2022年10大数据泄露事件 ♦ 餐厅老板竟故意泄露国家秘密!国家安全机关公布典型案例 ♦ T-Mobile 5000 万用户数据泄露,21 岁海外美国人宣称对此事负责 ♦ 打车软件大数据泄密有多严重?美俄有沉痛教训,中国不可不防 ♦ 数据安全的危与机:2020年85%的数据泄露涉及人的因素 ♦ 11.8亿条!淘宝又有数据泄露大案:客户ID、淘宝昵称、手机号全都有…… ♦ 百余车厂机密数据泄露,特斯拉丰田福特大众都在内 ♦ 2018年全球互联网十大数据泄露事件盘点 ♦ 央视曝光多起泄密案件 ♦ 盘点2017年十大数据泄露事件 ♦ 无锡一员工向公司索赔28万 因自己泄露商业机密被开除 ♦ 百度前高管泄密被索赔5000万 打印机竟成证据 ♦ 一个包含英国女王出行绝密信息的U盘失踪后 ♦ 非法出售个人信息获利5000元以上可入刑 ♦ 一年来网络安全事件我国网民损失915亿 ♦ 近8成网民身份信息遭泄露 数据采集标准正报批 ♦ 历史上最大的数据泄露 曝光全球权贵隐藏的财富 ♦ 男子偷卖90项国家绝密情报获利70万美元被判死刑 ♦ 注销手机号码时未解除绑定账户 个人信息会泄露 ♦ 美保险业现史上最大数据泄密 |
摘自《九千网》
支付宝内鬼泄密盗卖用户信息,对用户个人信息机财产安全照成威胁,支付宝内鬼泄密也是阿里巴巴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的体现,让我们一起来看下支付宝内鬼泄密事件具体内容。 李明系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的前技术员工,其利用工作之便,在2010年分多次在公司后台下载了支付宝用户的资料,资料内容超20G。李明伙同两位同伙,随后将用户信息多次出售予电商公司、数据公司。 经阿里巴巴廉正部查悉,下载支付宝用户资料的行径或为李明所为,并在杭州报案。杭州警方以该市翠苑派出所为主体,将上述四人予以控制。犯罪嫌疑人张建系李明团伙的第一个“客户”,其以500元的代价,从李明处购得3万条支付宝用户信息。 据李明等供述,支付宝用户的最大买家系服装类电商公司凡客诚品,其花重金从李明团伙手中购得支付宝用户资料1000万条。不过,一位在李明被取保候审后与之有过接触的人士表示,“凡客诚品之说,仅仅是李明的供述,这不排除有作假的可能性,凡客诚品有无实际购买,最终应由警方认定。”1月2日晚间,凡客诚品一位副总裁向经济观察本报表示:“不太清楚这件事,没听说过。”公司公关总监焦宏宇表示,“如果警方需要,我们会积极配合。” 支付宝方面则在承认确有内部员工盗卖用户信息案的同时,不愿发表更多意见。 截至发稿,该案仍在侦破中,翠苑派出所负责刑事案件的知情警官陈伟(音)表示不便透露案件进展。目前,张建、李明等处于取保候审状态。1月2日晚,记者拨通张建电话,其表示在警方正式处理方案出来前,他不愿对此事再有提及。 支付信息贵如油,一条可卖数十元 凡客称“没收到警方问询” 支付宝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证实了信息泄露事件,而其在微博公开声明中也表示,此次用户信息泄露时间系阿里巴巴廉政部在2012年例行内部审计时发现了前员工在数据处理上的不当行为,并在调查后将李某移交公安机关侦办。而对于泄露的信息涉及哪些方面,支付宝方面在此份声明中也并没有讲明。“主要是一些交易记录。”一位靠近支付宝的知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。而根据媒体报道,泄露的信息包括“公民个人的实名、手机、电子邮箱、家庭住址、消费记录等”。 据报道称,此次支付宝泄露信息被指卖给了凡客。而凡客公关总监焦宏宇昨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,凡客没收到警方的问询,一切以警方最后的调查结果为准,同时内部也会展开相关调查。 小电商才会买数据? “用户安全信息盗取和贩卖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,且市场需求大。”林韩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透露,对于商家而言,通过购买用户信息,几乎是成本最低,且最为快捷实现营销的手段。目前有价值的用户信息大致被分为两类,包括用户的姓名、年龄、性别、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,以及有关用户消费记录等在内的业务性信息。“基础信息,一般被购买用以进行垃圾短信、电话营销。”他指出,相较于基础性信息,业务类信息通过数据分析、加工和挖掘后可以实现精准营销,更具商业应用价值。 对此,一位大型电商市场部的人士表示,一二线电商企业本身有完善的用户数据库,并不需要对外购买。相反,他们还需要进行严格的数据监控,防止数据泄露至黑色交易链。“中小电商才会购买电话和邮箱,进行信息推送。” 据林韩透露,这些信息有的由个人进行贩卖,有些则是有公司化的运作。一般而言,私人进行贩卖价格较低,而公司化运作的,一般将信息进行二次挖掘和包装,价格较贵。据悉,此类信息贩卖产业,有的甚至采取公司的运作方式,从互联网上购买个人或单位信息,转卖他人获利;通过网上购买公民户籍、住房、车辆等个人信息为他人提供婚恋、追债、手机定位等服务项目从中获利;通过网上购买信息推销产品;利用自身特殊身份盗窃、骗取公民、企业信息转卖获利。 “较为精准,有价值的个人信息,甚至一条个人信息可以被卖至几元甚至几十元。”林韩表示,在此之前,由于监管对个人信息不严,甚至有人在淘宝上叫卖,而随着近年来监管趋严,这些贩卖信息的公司变得隐蔽,往往会打着精准营销、数据营销的形象出现在市面上。
|
关于我们|联系方式|资质认证|站点地图|职位招聘|建议与投诉 | ||
地址: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锡澄路260-1号圆融发展中心17F 邮编:214031 总机:(0510)82293900 传真:(0510)82702019 | ||
版权所有 © 2003-2025 无锡万华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| ||
苏ICP备05009260号 | ||
![]() |
||